Friday, 24 April 2015

路邊贈閱 書香飄滿街

路邊贈閱 書香飄滿街
記者、攝影:彭海燕 編輯:黃仲兒 美術:楊蕙蘭


任職IT經理的Michelle及策展公司的Florence,受網上瘋傳的library tank照片啟發,成立了非牟利組織「讀書.型」,以私家車載書到停車場等公共空間,收集和送贈書籍,推廣閱讀習慣及共享資源的公民理念。

從前,書蟲求生能力甚高,哪裏有光,就能進入文字世界,路邊或馬背,皆讀得津津有味。五、六十年代,路邊書攤盛行,鋪一張墊在地下,或租或免費,自能聚集小社區人流,男女老幼因書結緣,論《三國》、醉《紅樓》,談吐風雅。文明換來馬路高樓,書蟲避走室內,白光燈下自娛,腹內詩書氣象萬千,周邊人物卻蒼白異常。雨傘以後,睡着的人覺醒了,醒後不只要生存,還要生活。「讀書.型」和「知書識理」兩個組織,透過在路邊免費送書,分享陽光下閱讀的快樂,滿足金錢填補不了的空虛感。

周日,兩個女子,一部八人車,停泊在維園泳池旁邊的停車場。今年五十六歲的Michelle,手執一卷,坐在車尾箱內閱讀,拍檔Florence,也坐在停車場的混凝土圍欄,乘陽光看書。行人匆匆,等巴士的、泊車的、路過的……無論遇上甚麼人,Michelle和Florence都會擱下手上書本,問一句:「我們免費送書的,坐下來看吧,我這裏歡迎打書釘的。」笑容語氣,比服務業更溫婉謙卑。

打開車子的天窗後,插入「讀書.型」的綠色旗子,吸引途人注意。

Library Tank
阿根廷藝術家Raul Lemesoff將老爺車改裝成坦克外形的圖書車,四出向路人贈書,宣揚和平理念。

開車送書 不言付出

二姝在商界工作多年,忽然萌起揸車送書的念頭,源於網絡上瘋傳的一張library tank照片。Michelle有樣學樣,駕着一九九七年買入的老爺車,向親友陌生人收集書籍,又趁上書局開倉,自費購新書,在其他義工朋友的協助下,每隔一個星期日,開車到不同地點,送書給行人。愛書愛得要送書,Michelle說,因為讀書的人看起來最型。Florence試過在機場讀書,有年輕男士來搭訕,印證了腹有詩書氣自華。為推廣閱讀風氣,出車、出錢、出力,兩個女子卻搖搖頭說付出不大,更型。車主Michelle淡然說,除了每小時十數元的泊車費,最大的代價,是吸入路邊廢氣。Florence也笑說:「星期日留在家,時間不過花在睡覺、看電視、吃東西上,來這裏分享書籍,可以曬曬太陽,又逼到自己看書,我覺得很值得。」

比起新書,舊書更有故事。例如這本貓咪圖集,由一位男士送贈給女士,書上還保留了墨迹。為甚麼輾轉來到書攤?是情已逝,抑或昇華到不計較外物?很想知道吧?

手上拿着蔡子強著作《帶書上路》的Michelle,坦言求學時期除了工具書外,對閱讀不感興趣,雨傘以後,才發現有看書的必要。「我需要吸收理念性的東西,支持自己走下去,同時希望香港人思索一下,金錢或物質生活以外的東西。」免費送書,「咁大隻蛤乸隨街跳」,亞洲地區還沒習慣,行人路過,需要兩人講解「每人可免費取一本」,才敢拿起書本。「他們會擔心被電視台整蠱,不敢自己取,又或者有些人拿很多書,不知道目的是甚麼。」Florence說,兩人看守書攤,主要是為了講解理念,長遠而言,最想路邊書攤蔚然成風,變全自助模式。

訪問期間,一位的士司機(灰衫)想看中國歷史書,Michelle推介《心理關雲長》給他。

「讀書.型」會記錄被提取的書籍名稱,研究哪些類別的書較受歡迎,增加供應。

共塑公民社會

與一般漂書活動比較,「讀書.型」的操作更簡單,像歐洲路邊的讀書攤一樣,讀者看完書,可帶回舊書自由交換,令書本永續地流動,但沒強制要求一換一。Michelle到德國和瑞士旅行,大樹下的書攤沒人看守,小孩在陽光下,暫時當起小管家,守護身邊書籍,但實際上,那些書由公民共享,不屬於誰。

一送、一受,傳統稱之為「慈善」。Florence的理想世界,卻不能以慈善來形容,她的理想,是合作社的營運模式,「合作社是非常民主的制度,員工不分高低,每個人都有股份。我們送書,也不是抱做慈善的心態,而是作為公民社會的一分子,與人分享東西。我們希望,將來的送書活動由社區自發組織,不是由我們主導。」停下來看書的人,有等巴士的乘客、愛看歷史書的的士司機、養寵物的婦人、健碩的年輕男子等,他們見到書攤,臉上都露出開心的神情,Florence說,不是因為書本那微小的價值,而是「香港沒有這些東西。」

兩人沒計劃搞大「讀書.型」,原因是老爺車空間有限,承載太多書籍,避震器會壞掉,「我們最多只能處理二、三百本書,太多也收不到。我們最希望,地區的居民能靠公民力量,用一個篋,一個電話亭的空間,自發推廣閱讀的空氣。」建設公民社會,香港不需要英雄,而是更多Michelle和Florence。

(facebook:讀書.型活動日期及地點:通常在周末下午,詳情可留意臉書專頁公佈,歡迎捐贈書籍。)

「知書識理」 亂世中的使命


「知書識理」和「讀書.型」一樣,都是以送書方式推廣閱讀的組織,成員也包括Michelle和Florence,部份圖書也重叠,但「知書識理」額外加入文史哲及政治書,希望透過鼓勵閱讀,培養更多政治人才、爭取民主,更有「生於亂世、有種責任」的使命。

(facebook: 知書識理

記者在「知書識理」的書堆中,找到一本一九六六年印刷的《給青年的十三封信》,自覺挖到寶,十分開心。(利申:多喜愛也好,為了讓其他青年也有機會看到,看畢後會原典送回。)

蘋果日報二O一五年四月十二日﹞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