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4 March 2014

實用書局:第一代香港書店

實用書局:第一代香港書店(更新插圖本)
米立/文、圖

實用書局位於彌敦道文明里路口

實用書局招牌

95歲店主龍良臣在埋頭整理書。

逼仄的店堂

上世紀40年代,龍良臣和朋友在香港開了一家“求實出版社。1949年新中國成立,他的很多朋友(如詩人聶紺弩)都回去了。而他,因為要料理出版社的工作而留了下來──誰知一留就是六十多年。「文革」之後,內地老一輩文人許多失去了文學創作的熱情。為了鼓勵內地文人朋友繼續創作,龍先生自費重印了在“文革”中散佚的民國書籍寄給他們。

95歲店主仍在守店

香港第一代書店實用書局,創辦至今已經六十年。它名聲在外,但找到它卻不是件易事。第一次我專程去找,在彌敦道油麻地站附近徘徊來、徘徊去,硬是找不到它的入口。某日,無意間經過彌敦道文明里路口,在等紅燈,猛一抬頭,竟赫然看見「實用書局」的招牌!

入口在文明里,一個小小的大廈入口。向鐵門內的管理員打聲招呼,他給你開門,然後才可以乘電梯上三樓——那裡才是實用書局。來到三樓,只見大門緊鎖,有個中年男人站在門口。看我四下張望,便對我說:「龍先生聽不見。」我朝門內望瞭望,原來坐在地上碼書的就是店主龍良臣先生。他今年已經95歲高齡,耳朵幾乎完全失聰,無論我們怎麼按門鈴也沒有反應。沒辦法,我只好忍受着令人窒息的悶氣,盼他早點整理完書,然後發現我們。幸而過了十分鐘,他的家人回來,幫我們開了門。

他的家人告訴我,龍先生還能看見,可以筆談。他不會說普通話,也不會說廣東話。我在紙上寫一句話,龍先生看,然後用老家湖南話回答我,我只能連猜帶蒙地記錄着。

龍先生說早年他思想左傾,很小便加入了地下黨。上世紀40年代,他和朋友在香港開了一家「求實出版社」。1949年新中國成立,他的很多朋友(如詩人聶紺弩)都回去了。而他,因為要料理出版社的工作而留了下來──誰知一留就是六十多年。最早實用書局開在二樓書店集中的西洋菜街,後來因舊店拆遷,才搬到彌敦道來。這幾十年中,龍先生一直扮演着內地與香港文學的中間人角色。

「文革」之後,內地老一輩文人許多失去了文學創作的熱情。為了鼓勵內地文人朋友繼續創作,龍先生自費重印了在「文革」中散佚的民國書籍寄給他們。沈從文在給徐遲的一封信中曾說:「我的一切舊作已於五三年即燒盡,紙型也不保存。臺灣方面待遇相同,倒像是歷史少有事情。『文化大革命』一來,且把手邊留下的,作為紀念的底子全部『代為消毒』毀去了。近年有機會重印幾卷舊作,公私圖書館既保存極少,全靠香港方面,為寄來翻印本四十二冊,不少還是上海一折八扣重印本,才能着手。」據說那些書就是龍先生重印的。

曾是文人來港落腳點

香港作家羅隼有一本《香港文化腳印二集》,其中有介紹實用書局的文字:「四十年代末期龍先生和成大姐從湖南來香港,租了一層樓經營起‘求實出版社’來,他們住頭房,有另外一間房間,就讓大陸南來的作家,像聶紺弩、秦似、蔣牧良、高旅……他們住宿,當然不是長住,而是初來香港時無處落腳,讓他們搭一張床暫住,到了生活安頓妥當,找到房子,便搬出去。但有人搬出,又有人初到,有些在那裡住得久一些,有些人住得短一些,這些人有的在《大公報》工作,有的在《文匯報》工作,他們讓出地點,使初到貴境者有個落腳地方,房間雖窄,住人又多,環境非佳,亦勝於無,一直到新中國成立,許多人北返為止。”1949年,“蝸居求實樓上的人,熱情歡呼解放,並北上去工作。求實出版社沒有繼續搞出版,但國內出版的圖書醫藥衛生的都在香港由他們發行一段時期,事實上經營方針也轉向中醫中藥,甚至針灸用品。」

我發現實用書局所賣的書,大致可以分三種:功夫書、棋類書、醫學書。龍先生的家人告訴我,龍先生少年時因有志於投身革命,所以在老家拜過功夫師傅,後來一直自習不輟。練功夫的人,平時難免小傷小病,所以一般也會自學醫術。而龍先生素日的興趣愛好,就是各種棋類:象棋、圍棋、跳棋都有。

龍先生說,與他同時代的文化人,現在死得差不多了,只有他還守在書店裡,每天與書為伍。我問他,對書店的將來有什麼期望嗎?他說,什麼期望也沒有,順其自然罷。我又問他,幾十年來有沒有想過要改行呢?他笑了,笑得很開懷:“沒有想過啊,我除了這個其它什麼也不會!”

附注:

我前幾年在香港神州書店買了一小批周作人着作,都是六七十年代香港實用書局按照民國原版影印的,看書後附的書目共12本:

談虎集
談龍集
苦竹雜記
苦茶隨筆
風雨談
秉燭談
永日集
看雲集
夜讀抄
瓜豆集
雨天的書
周作人書信

看那時實用書局標注的地址,就在西洋菜街。那時的龍老先生還在50歲上下,正是年富力強的,估計還在懷念與聶紺弩等文化人在一起、經常談論魯迅周作人的日子吧!


實用書局影印的周作人著作



鱷魚飛行™的日記豆瓣專頁二O一一年九月廿五日)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