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dnesday 5 March 2014

48年書仔檔末日 7毫子賣書當廢紙

48年書仔檔末日 7毫子賣書當廢紙
記者:鄧玉燕 攝影:江俊豪

昔日的凌記會開店至晚上九時,很多街坊看戲後會黎借書睇。

07年陳伯接受本報訪問時說,重建後,凌記書仔檔會結業。陪伴半生的藏書要找人接收,「沒人要唯有當爛紙變賣。」結果,一語成纖。七毫子一公斤!凌記去年尾結業當日,將收藏半生既書籍賣了千六元。

欲哭無淚的陳伯回憶舊時,凌記書店早於1966年立足觀塘,「當時這裡根本沒有人到,後來工廠突然間多起來,是因為市區要發展,便叫工廠搬來觀塘新市鎮。」80年代,當觀塘變了工業重鎮,很多工廠妹閒時便來書仔檔借書,打發時間。那時候,金庸、倪匡、古龍等武俠小說很受歡迎,女仔也愛嚴沁、瓊瑤、沈海倫。

社區素描師彭啤用上兩年時間,以鉛筆記下觀塘重建前的一草一木,凌記書店是入畫一景。

若你今日重臨凌記舊地,恐怕只見拆卸中的廢墟。未來重建後,建成的商場、酒店、豪宅,都與舊日街坊無關。

現在很多租書店的日本漫畫受歡迎,但經歷過戰火洗禮的陳伯堅持,「我不做日本仔漫畫,我只推廣中國文化。」生意好的時候,他會和兒子每週赴台灣入貨。皆因很多台灣書商仍然會出版傳統書籍,「文化好重要,要識繁體字才知字的出處。台灣不同大陸,台灣寫繁體字,要識繁體字先好黎識簡體字。」陳伯最傷心的是,現在當廢紙賣的武俠歷史小說,「書商不再印的了,以後想搵都搵不到。」

凌記地段好,位處觀塘中心的輔仁街後巷,附近食肆小販林立,又有戲院。為了留住每個客源,陳伯兩父子很勤力。「那時我們的營業時間很早,5點多開到夜晚9點半,做到看戲的人散場實來租套書走。」陳伯兒子陳立民說,「凌記生意最高峰期,開到有5間分店,大埔廣場、紅磡廣場、灣仔新世紀都有,但現在都收縮了。」

他批評市建局太急要交吉,「兩日內怎麼消化這些書?!」凌記在散場日邀請觀塘街坊,免費來拿書及聚餐,但是書太多派不完。有街坊抱不平道:「如果市建局給他多些時間,安排做好些,便不用去到賣廢紙的結局。」陳伯很傷心,「這是在消滅我們的文化,書應該要與人分享,增加人的知識,以後沒有了,找不到這些傳統小說。」

今日如果你去到觀塘輔仁街後巷,見到的恐怕只有廢墟了,還怎麼回憶當年大家聚首看書的日子?

蘋果日報二O一四年二月廿六日)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