旺角書城遺店 今天結業
記者、攝影:童傑
也許是城市生活節奏太快,文化褪色太快。繼O八年「旺角書城」因老牌文史哲書店「文星圖書」結業而陸續瓦解後,還來不及緬懷多幾年,去年另覓舖位的書店「博學軒」,終也敵不過租金、人民幣書價成本上漲以及更致命的書客減少等原因,於今天結業。意味着書客他日獨上二樓,又少一串書聲。
國學大師王國維說過,讀書要獨上高樓,有望盡天涯的境界。不過讀書人在香港卻要登矮樓,上二樓書店,在芸芸招牌下,眾生都在拖篋,可能二樓就是天涯。二樓書店經營艱苦,位於西洋菜街的樓上簡體字書專門店「博學軒」,經營了十二年也於今天結業。
老闆梁志豪,六十後,中學程度,並非甚麼文化人,本來做建築,閒時開卷為樂,讀來一肚墨水。O二年香港建築行業低沉,索性孤注一擲,把僅有的十多萬元積蓄,與太太在「現時點商場」膽粗粗開書店。見首月已賺錢,驚覺原來香港地都有客人一擲五千元買一套中國古銅器大部頭書,於是加碼遷入至月租一萬元的「旺角城市中心」,大展拳腳。
O二年未有自由行,兌人仔仍抵玩,港人未太厭惡簡體字,買簡體字版的港台書隨時便宜逾半,賣到成行成市。他憶述,他的店當時位於旺角城市中心九樓,歷史較長的「文星圖書」則位於十一樓。後來越做越旺,「新思維」、「紅窗」、「閒閒」、「榆林」等書店遷入,全盛時期有八間書店,被傳媒稱為「旺角書城」。
小陽春月袋四萬
「開業前,我到文星刺探營銷情況,見有客人買一套《戰國楚竹書》,盛惠六百元,心想三分之一是利潤,便有二百元,打了支強心針。」到他開業,一樣賺到,「中大學生來買文史哲參考書動輒數百元,有客人一買幾米的書就要一套,很暢銷,後來有好幾本書如《往事並不如煙》、《我們仨》都好賣到幾乎要搶書。」當年過海客平均消費數百元,小小書店,有過小陽春,博學軒每月營業額破十萬元,利潤高達四萬元,《十三經注疏》、《二十四史》等幾套大書,賣完又賣。靠賣書,他養活一家三口。在他身上,見證賣書賣到變中產的文化怪談。不過,O四年「新華書城」攻港,「三中商」書店下調簡體字書價至一對一,全面價格競爭後,加上人仔轉強,書種難敵大書店的旺角書城終走下坡。
文星於O八年結業,博學軒接收了部份圖書。可是文星一走,其他星辰也終將散去。一一年,單打獨鬥的博學軒遷離已經營了八年的書城,搬到德發大廈,靠熟客來尋寶,近年回流西洋菜街,卻虧損經年,他意興闌珊,終要結業。
賺到家人相聚時光
常教人要多讀老莊思想、把逍遙掛在嘴邊的他,對讀者流失流露失望神色,「五千多個基本會員,很多客失蹤了,我曾與他們傳短訊,他們卻回覆說出來打工了,三十歲後已沒多看書。加上簡體字書沒退書機制,越貴越難賣。我曾想過轉賣港台書,又怕付不起資金鏈需求大增的代價。」
不過書店黃昏,總有無限故事可說,例如他女兒由小二到大學二年級均在店內打書釘,受書香薰陶愛上閱讀。「培養到女兒有讀書興趣,是我唯一得着吧。」賺到的,還有跟老婆出雙入對的時光,「結婚二十年,經營書店的十二年,相處時間比別人多一倍。」
旺角書城曾經存在的書店,如今除了榆林在別處經營,已相繼結束。區內其他老牌書店如「樂文」、「田園」以及後輩書店「序言」依然存在,但年輕人有沒有「失讀」現象、小書店有何存在之必要等問題,值得深思。如今做回建築業炒散的他,覺得書店早如雞肋,「是食之無味,棄之可惜的那一種可惜吧。」不過廣結良朋,文化有價,十二年的南柯一夢,發過也很美好。
(蘋果日報二O一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)
記者、攝影:童傑
也許是城市生活節奏太快,文化褪色太快。繼O八年「旺角書城」因老牌文史哲書店「文星圖書」結業而陸續瓦解後,還來不及緬懷多幾年,去年另覓舖位的書店「博學軒」,終也敵不過租金、人民幣書價成本上漲以及更致命的書客減少等原因,於今天結業。意味着書客他日獨上二樓,又少一串書聲。
國學大師王國維說過,讀書要獨上高樓,有望盡天涯的境界。不過讀書人在香港卻要登矮樓,上二樓書店,在芸芸招牌下,眾生都在拖篋,可能二樓就是天涯。二樓書店經營艱苦,位於西洋菜街的樓上簡體字書專門店「博學軒」,經營了十二年也於今天結業。
老闆梁志豪,六十後,中學程度,並非甚麼文化人,本來做建築,閒時開卷為樂,讀來一肚墨水。O二年香港建築行業低沉,索性孤注一擲,把僅有的十多萬元積蓄,與太太在「現時點商場」膽粗粗開書店。見首月已賺錢,驚覺原來香港地都有客人一擲五千元買一套中國古銅器大部頭書,於是加碼遷入至月租一萬元的「旺角城市中心」,大展拳腳。
O二年未有自由行,兌人仔仍抵玩,港人未太厭惡簡體字,買簡體字版的港台書隨時便宜逾半,賣到成行成市。他憶述,他的店當時位於旺角城市中心九樓,歷史較長的「文星圖書」則位於十一樓。後來越做越旺,「新思維」、「紅窗」、「閒閒」、「榆林」等書店遷入,全盛時期有八間書店,被傳媒稱為「旺角書城」。
禁書如《往事並不如煙》等特別暢銷,這種日子,終歸會完嗎?
從文星圖書接收回來的書,還有好幾本。
小陽春月袋四萬
「開業前,我到文星刺探營銷情況,見有客人買一套《戰國楚竹書》,盛惠六百元,心想三分之一是利潤,便有二百元,打了支強心針。」到他開業,一樣賺到,「中大學生來買文史哲參考書動輒數百元,有客人一買幾米的書就要一套,很暢銷,後來有好幾本書如《往事並不如煙》、《我們仨》都好賣到幾乎要搶書。」當年過海客平均消費數百元,小小書店,有過小陽春,博學軒每月營業額破十萬元,利潤高達四萬元,《十三經注疏》、《二十四史》等幾套大書,賣完又賣。靠賣書,他養活一家三口。在他身上,見證賣書賣到變中產的文化怪談。不過,O四年「新華書城」攻港,「三中商」書店下調簡體字書價至一對一,全面價格競爭後,加上人仔轉強,書種難敵大書店的旺角書城終走下坡。
文星於O八年結業,博學軒接收了部份圖書。可是文星一走,其他星辰也終將散去。一一年,單打獨鬥的博學軒遷離已經營了八年的書城,搬到德發大廈,靠熟客來尋寶,近年回流西洋菜街,卻虧損經年,他意興闌珊,終要結業。
訂閱內地雜誌的書友很多,老闆正忙於聯絡取書。
見證「旺角書城」歲月的博學軒,遷至西洋菜街南現址才一年多。
他親手做的書櫃木段秀實,12年來完整無缺。
賺到家人相聚時光
常教人要多讀老莊思想、把逍遙掛在嘴邊的他,對讀者流失流露失望神色,「五千多個基本會員,很多客失蹤了,我曾與他們傳短訊,他們卻回覆說出來打工了,三十歲後已沒多看書。加上簡體字書沒退書機制,越貴越難賣。我曾想過轉賣港台書,又怕付不起資金鏈需求大增的代價。」
不過書店黃昏,總有無限故事可說,例如他女兒由小二到大學二年級均在店內打書釘,受書香薰陶愛上閱讀。「培養到女兒有讀書興趣,是我唯一得着吧。」賺到的,還有跟老婆出雙入對的時光,「結婚二十年,經營書店的十二年,相處時間比別人多一倍。」
旺角書城曾經存在的書店,如今除了榆林在別處經營,已相繼結束。區內其他老牌書店如「樂文」、「田園」以及後輩書店「序言」依然存在,但年輕人有沒有「失讀」現象、小書店有何存在之必要等問題,值得深思。如今做回建築業炒散的他,覺得書店早如雞肋,「是食之無味,棄之可惜的那一種可惜吧。」不過廣結良朋,文化有價,十二年的南柯一夢,發過也很美好。
(蘋果日報二O一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