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10 September 2013

憶文藝書屋

憶文藝書屋
梁煥松

「文藝書屋」的主人,香港作家王敬羲在兩年前去世了。

我的中文基礎,是在60-70年代讀中、大學時打下來的。那時如饑似渴地涉獵文學作品,包括朱自清、徐志摩那批老「新文學作家」──他們的書圖書館裡多的是,香港也有出版社翻印。「當代」的作家呢,大陸反右之後再來文革,很多文學書籍都變為毒草撤了架,剩下的就只是中國的「艷陽天」、俄羅斯的「鋼鐵是怎樣鍊成的」之類的革命文學,十分乏味。

香港本地的作家,有些是流行小說,包括依達、魏力(倪匡)、俊人、幻影、楊天成那些,嚴謹一點的有王敬羲、黃思騁、劉以鬯,大多是內地南來的文人。看文藝作品,主要是台灣的。


尖沙咀漢口道4號恆生銀行大廈5樓A的「文藝書屋」,1968年開業,只有幾百平方尺的面積,應該是香港「樓上書店」的先驅了。一架一架的書,選擇都很精,令人樂而忘返,書店也不介意來客光看不買的「打書釘」。王先生就在裏面的房間辦公,有時走出和顧客點點頭。

其實王先生在一年多之前已經創立了「純文學」月刊,書店成立,「文藝書屋」的名字,就印在1968年月第14期的雜誌上作為「總經銷」 。

他和台灣和美國的中文作家關係很密切,那時風起雲湧的一羣名作家:白先勇、於梨華、王文興、李敖、張曉風、吉錚、殷海光……統統都有書讓文藝書屋出版。因為一些歷史因素,當時台灣國民黨政府禁制了的文星書店,一些書是以「文星叢刊」形式延續出版,是小型的袋裝版,比「博益」早了好幾年,我買了好多本。

有別於大陸在1949年之後的中文風格,我覺得這批台灣作家的中文,更為純美和接近傳統。

純文學雜誌那邊,有很高水準的散文、小說和譯文,研究文學方面的文章,網羅了很多台灣和美國的華文文學的教授學者的文章,如夏志清、葉嘉瑩、顏元叔、林以亮(宋淇)等等。每期有一個中國近代作家特輯,有生平介紹和傑作選登;不時會有名人專訪,如金庸、傅聰、胡金銓。我每期都買一本,翻來覆去的讀,比學校的教科書還用心,至今還存有第2期到56期的純文學雜誌,從香港跟著我來了澳洲。

後來王先生再出版「南北極」雜誌,走社會觸覺的大眾化路線,有點像現在的「壹週刊」,不過正氣得多,我的主要興趣在文學和歷史,所以不看,做了「明報月刊」的擁躉。

文藝書屋一直辦到80年代,時代不同了,競爭者也不少,終於光榮結業。

(文章允許轉貼,請具作者名字:梁煥松)

子貓物語~~附庸風雅二O一O年九月三日)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